圆筒立式空调尺寸_圆的立式空调尺寸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的图书目录
2.空调外机制冷停下来时有很大声异响怎么回事?
3.我们将较重的物体挂在墙壁上,如空调、热水器等,通常用一种螺丝,这种螺丝叫膨胀螺丝,请调查一下膨胀螺
4.现役战斗轰炸机的型号和基本的介绍
5.排气用了双边单出设计,圆筒造型的尾喉很动感,是不是为了突出领克05的运动型?
6.全国勘察设计注册暖通空调工程师考试大纲内容?
看外界什么温度,相对高了,肯定会涨大,桥梁的建设都是有间隙,就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破坏桥面,日本装配一些密封性要求高、过盈配合的零部件时,就是利用热胀冷缩,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常温下就正好紧密配合。
我不知道你的圆筒作何用途,如何实在不行,再磨掉3个丝就好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的图书目录
大金空调官方发布的最新一代的革新产品——大金E-MAX α系列悬角式空调。新品推翻了以往空调固有的概念及形态,以腾空悬角之势呈现出了继壁挂机、柜机、圆筒机之后的第四种空调形态,发展至今已有90余年历史的大金为中国消费者再次创造了全新的空调文化。
大金在悬角式空调E-MAX α中搭载了多项特有技术且通过人体工学测试,可根据不同运转模式、不同应用时段自由灵活地调整气流出风,力求达到完美效果。拥有康达效应环抱气流,可避免冷风直吹人体。同时运用微处理器智能控制技术,灵活处理温度、风向、气流、静音等问题。
空调外机制冷停下来时有很大声异响怎么回事?
出版说明
1 通风空调工程概论
1.1 通风空调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1.1.1 通风系统
(一)通风的概念与分类
(二)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三)除尘系统
1.1.2 空调系统
(一)集中式空调系统
(二)局部式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三)混合式空调系统
1.1.3 空气洁净系统
(一)非单向流洁净室
(二)单向流洁净室
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体系及特点
1.2.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
1.2.2 “十六字方针”内容及理解
1.2.3 “2002年版验收规范”的内容、模式和特点
1.2.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目的
与应用要求
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1.3.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1.3.2 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与验收规定
(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
(二)建筑工程的非正常验收
(三)拒绝验收的工程
1.3.3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一)建筑工程验收的程序和内容
(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组织
(三)工程质量验收意见分歧的解决
(四)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五)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 术语
2.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常用术语
2.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工程施工管理规定
3.1.1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划分
3.1.2 对施工企业与施工人员的规定
3.1.3 现场质量管理规定
3.2 工程质量控制规定
3.2.1 材料及设备的进场验收
3.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2.3 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3.2.4 系统调试与检测
(一)检测条件
(二)检测仪器的选用
(三)样点的规定
(四)样量的确定
(五)检测样的规定
(六)记录数据评价
(七)测试记录
3.3 工程质量保修规定
4 风管制作
4.1 基本规定
4.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4.1.2 风管系统类别划分
4.1.3 矩形风管弯管制作
(一)矩形弯头的加工
(二)弯头内导流片的组装
4.1.4 圆形风管弯管制作
4.1.5 风管连接要求
(一)咬口连接
(二)铆钉连接
4.1.6 风管加固规定
(一)圆形风管加固
(二)矩形风管加固
(三)空气洁净系统风管加固
4.1.7 风管密封要求
(一)薄钢板风管法兰铆接密封措施
(二)薄钢板风管无法兰连接密封措施
(三)空气洁净系统风管密封措施
4.2 金属风管制作
4.2.1 金属风管材料
(一)材料规格
(二)材料验收
4.2.2 金属风管制作
(一)不锈钢风管加工制作
(二)铝板风管加工制作
4.2.3 金属风管连接
(一)金属风管的连接形式及适用范围
(二)矩形风管角钢法兰连接
(三)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
(四)矩形或圆形风管承插式连接
(五)矩形风管C形、S形插条连接
4.2.4 金属风管加固
(一)风管加固形式与刚度等级
(二)加强筋规格与间距
(三)风管加固施工要求
4.2.5 铝箔风管制作
(一)材料质量要求
(二)风管制作
(三)风管法兰连接
(四)风管加固
4.3 非金属风管制作
4.3.1 非金属风管材料
(一)非金属风管板材规格要求
(二)聚氯乙烯塑料技术性能及硬聚氯乙烯塑料规格
(三)硬聚氯乙烯塑料板加工、储存与运输
4.3.2 非金属风管连接
(一)法兰结构、规格与制作
(二)非金属风管焊接连接
(三)非金属风管套管连接
4.3.3 非金属风管加固
(一)塑料风管的加固
(二)无机玻璃钢风管的加固
4.3.4 硬聚氯乙烯风管制作
(一)硬聚氯乙烯风管手工焊接
(二)硬聚氯乙烯风管机械热对挤焊接
4.3.5 有机玻璃钢风管制作
(一)有机玻璃钢风管制作方法分类
(二)有机玻璃钢风管手糊成形
4.3.6 无机玻璃钢风管制作
(一)材料质量要求
(二)风管制作参数
(三)风管质量要求
4.4 复合材料风管制作
4.4.1 材料要求与制作规定
(一)复合风管制作材料
(二)风管制作技术要求
4.4.2 风管连接与加固
(一)复合材料风管连接
(二)复合材料风管加固
4.5 防火风管制作
4.5.1 材料规格要求
4.5.2 材料质量验收
4.6 砖、混凝土风道施工要求
4.6.1 变形缝构造
4.6.2 水泥砂浆抹面
4.7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安装
4.7.1 法兰垫料的选用
4.7.2 风管的安装
4.8 风管质量验收
4.8.1 风管规格及尺寸
4.8.2 风管工艺性能检测
4.8.3 风管制作验收资料
5 风管部件与消声器制作
5.1 基本规定
5.2 风管部件制作
5.2.1 风阀基本要求
5.2.2 插板风阀
(一)插板风阀构造
(二)平、斜插板阀制作
(三)密闭式插板阀安装
5.2.3 止回风阀
5.2.4 三通调节风阀
5.2.5 手动单叶片或多叶片调节风阀
5.2.6 电动、气动调节风阀
5.2.7 风量平衡阀
5.2.8 净化空调系统风阀
5.2.9 防火风阀与排烟阀
(一)防火阀分类及规格
(二)排烟阀分类及规格
(三)防火阀与排烟阀的制作
5.2.1 0风口
(一)风口的形式
(二)风口规格尺寸
(三)矩形空气分布器的制作
(四)百叶式风口的制作
(五)旋转式风口制作
(六)直片式送、吸风口散流器制作
(七)上吸式均流侧吸罩制作
(八)槽边吹、吸风罩制作
5.2.1 1风帽的制作
(一)风帽制作的一般要求
(二)圆筒形、伞形风帽制作
(三)滴水盘、槽制作
5.2.1 2导流叶片与检查门
(一)防火板风管导流叶片设置
(二)复合材料风管导流叶片设置
(三)矩形弯管导流片制作
5.2.1 3柔性短管制作
(一)柔性短管制作材料
(二)帆布短管制作
(三)塑料布短管制作
5.3 消声器制作
5.3.1 消声器制作材料
(一)消声器的种类
(二)消声器制作选材
5.3.2 消声器制作要求
6 风管系统安装
6.1 基本规定
6.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6.1.2 风管的连接
(一)风管排列法兰连接
(二)风管连接的密封
(三)风口与管道的连接
6.1.3 支吊架安装与固定
(一)预埋件与紧固件
(二)支、托、吊架生根固定及连接
(三)新型支架节点结构形式
(四)吊架的安装
6.2 风管安装
6.2.1 风管安装基本规定
(一)安装前检查
(二)风管吊装与找正
(三)风管地沟敷设
6.2.2 非金属风管安装
(一)塑料风管的架设
(二)热延伸的补偿和振动的消除
6.2.3 复合材料风管的安装
(一)支吊架选用及安装
(二)风管与阀部件的连接及安装
(三)风管严密性质量要求
(四)风管安装的其他要求
6.2.4 无法兰连接风管的安装
(一)风管无法兰连接
(二)风管安装
6.2.5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安装
(一)施工条件
(二)风管的安装
(三)系统风管的检漏
6.2.6 风管的防护
(一)硬聚氯乙烯塑料风管过墙保护
(二)硬聚氯乙烯塑料风管穿楼板保护
6.3 风管部件安装
6.3.1 风管部件安装基本规定
(一)安装基本要求
(二)成品保护措施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3.2 风帽安装
6.3.3 风罩安装
(一)风罩(排风罩)形式
(二)排风罩加工制作
(三)排风罩布置及安装
6.3.4 风口安装
(一)S型矩形联动可调百叶风口安装
(二)管式条缝散流器安装
(三)FSQ球形旋转风口安装
6.3.5 防火阀、排烟阀安装
(一)防火阀安装
(二)排烟口、送风口安装
6.3.6 密闭阀安装
6.4 吸尘系统安装
6.5 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
6.5.1 漏光检测方法
6.5.2 漏风量测试方法
7 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
7.1 基本规定
7.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7.1.2 设备质量与放线就位
(一)风机开箱检查
(二)设备清洗、检查
(三)基础验收、放线
7.2 通风机安装
7.2.1 通风机安装技术规定
(一)通风机的类型
(二)风机的搬运和吊装
(三)离心式通风机安装
(四)轴流式通风机安装
(五)通风机的防振
(六)通风机安装防护
7.2.2 通风机安装质量要求
7.3 风机盘管机组安装
7.3.1 风机盘管机组的结构形式
7.3.2 风机盘管机组的部件组成
7.3.3 风机盘管安装工艺要求
7.3.4 机组试运转
7.4 过滤器安装
7.4.1 过滤器安装技术规定
(一)过滤器分类及选用
(二)过滤器安装基本要求
7.4.2 高效过滤器安装
(一)高效过滤器结构性能
(二)高效过滤器安装工艺
(三)高效过滤器渗漏检查
7.5 除尘器安装
7.5.1 除尘器安装通用规定
(一)除尘设备分类
(二)除尘器基础验收
(三)设备开箱检查验收
(四)设备安装要求
7.5.2 静电除尘器安装
7.5.3 袋式除尘器安装
(一)布袋式除尘器型号及技术性能
(二)脉冲袋式除尘器型号及外形尺寸
(三)除尘器安装要点
7.5.4 除尘设备安装质量要求
7.6 消声器安装
(一)施工准确
(二)施工要点
7.7 空气处理设备安装
7.7.1 电加热器安装
7.7.2 加湿器安装
(一)蒸汽喷管
(二)干式蒸汽加湿器
(三)电加湿器
7.7.3 去湿机安装
7.8 换热器安装
7.8.1 空气换热器型号、性能及适用范围
7.8.2 空气换热器的安装步骤及方法
7.9 空气处理室安装
7.1 0空调机组安装
7.1 0.1 单元式空调机组安装
(一)分体式空调机组的组成及安装(以挂墙式为例)
(二)整体式空调机组的分类及安装
(三)窗式空气调节器安装
7.1 0.2 组合式、柜式空调机组安装
(一)机组的形式
(二)机组性能考核要求
(三)组合式空调机组安装
(四)新风空调器安装
7.1 1洁净室空气净化设备安装
7.1 1.1 洁净工作台的安装
7.1 1.2 生物安全柜的安装
7.1 1.3 风口机组的安装
7.1 1.4 传递窗的安装
7.1 2装配式洁净室的安装
7.1 2.1 装配式洁净室构造
7.1 2.2 塑料地面的铺设
7.1 2.3 板壁的安装
8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
8.1 基本规定
8.1.1 本章规范适用范围
8.1.2 设备规格与搬运要求
8.2 制冷设备与制冷机组安装
8.2.1 制冷设备安装
(一)基础施工与验收
(二)设备就位与初平
(三)精平与基础抹面
(四)设备拆卸与清洗
(五)冷凝器安装
(六)蒸发器安装
(七)制冷剂泵安装
8.2.2 制冷机组安装
(一)活塞式制冷机组安装
(二)螺杆式制冷机组安装
(三)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
(四)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安装
8.2.3 制冷设备与机组试验
8.3 制冷系统管道及阀门安装
8.3.1 基本规定
8.3.2 制冷系统管道安装
(一)制冷系统管道的布置
(二)制冷管道的除锈及切割
(三)制冷系统管道连接
(四)制冷系统管道架空敷设
(五)制冷系统管道地下敷设
8.3.3 制冷管道试验
(一)制冷管道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二)制冷管道系统的真空试验
8.3.4 制冷系统阀门安装
(一)阀门清洗与检查
(二)阀门压力试验
(三)阀门安装
8.4 燃油燃气管道及设备安装
8.4.1 燃油系统管道与设备设置要
8.4.2 燃油管道安装
8.4.3 燃气管道安装
8.4.4 油泵、制冷剂泵安装
8.5 制冷系统吹扫
9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
9.1 基本规定
9.1.1 空调水系统的类型
9.1.2 水系统典型图例
9.2 管道连接
9.2.1 管道焊接
9.2.2 管道螺纹连接
9.2.3 管道法兰连接
9.2.4 管道与空调制冷设备的连接
9.3 管道安装
9.3.1 基本规定
(一)管道安装条件
(二)管道安装原则与要求
9.3.2 支、吊架安装
9.3.3 金属管道安装
(一)管道连接
(二)管子的检查和清洗
(三)管材的下料切割
(四)管道敷设
9.3.4 钢塑复合管安装
9.3.5 空调用蒸汽管道安装
9.3.6 管道部件安装
9.3.7 管道系统水压试验
(一)试验管路连接
(二)灌水前的检查
(三)水压试验
9.4 阀门安装
9.4.1 阀门安装一般要求
9.4.2 电动调节阀安装
9.4.3 平衡阀安装
9.5 补偿器安装
9.5.1 管道热伸长量的确定
9.5.2 管道自然补偿
9.5.3 套筒式补偿器
9.5.4 波形补偿器
9.6 冷却塔安装
9.6.1 冷却塔的形式
9.6.2 冷却塔本体安装
9.6.3 薄膜式淋水装置的安装
9.6.4 布水装置的安装
9.6.5 通风设备的安装
9.6.6 收水器的安装
9.7 水泵安装
9.7.1 卧式离心泵安装
9.7.2 立式离心泵安装
9.7.3 水泵管路安装
9.8 其他附属设备安装
9.8.1 膨胀水箱
9.8.2 分水器和集水器
9.8.3 室温调节器
9.8.4 水过滤器
10 防腐与绝热
10.1 防腐工程施工
10.1.1 材料要求
(一)常用的油漆及选用
(二)对油漆材质的要求
10.1.2 施工条件与施工要求
(一)作业条件
(二)涂漆的方式
(三)涂漆施工程序
(四)涂漆施工要点
10.1.3 风管及支吊架防腐施工
(一)去污与除锈
(二)管道涂漆要求
(三)涂刷油漆注意事项
10.2 绝热工程施工
10.2.1 材料要求
(一)常用保温材料性能
(二)绝热材料质量
10.2.2 施工条件
(一)绝热工程施工条件
(二)绝热工程施工程序
10.2.3 风管绝热层结构
(一)矩形风管岩棉(或玻璃棉)毡、板保温钉固定结构
(二)矩形风管板材绑扎式保温结构
(三)矩形风管板材及木龙骨式保温结构
(四)矩形风管散材、毡材及木龙骨保温结构
(五)矩形风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接保温结构
(六)空调圆形风管保温结构
10.2.4 风管及部件绝热施工
(一)工艺流程
(二)保温材料裁切
(三)保温钉粘接与保温材料铺覆
(四)各类保温材料做法
(五)缠玻璃丝布
(六)外壳防护
10.2.5 管道绝热层施工
(一)绝热厚度与材料选用
(二)管件及管道附件保温处理
(三)交叉管道的保温
(四)硬质材料绝热施工
(五)管道支撑(支吊架、支座)部位施工
10.2.6 管道防潮层施工
(一)防潮层的形式
(二)防潮层施工注意事项
10.3 金属保护壳施工
10.3.1 材料选用要求
10.3.2 保护层施工规定
11 系统调试
11.1 系统调试基本要求
11.1.1 测试仪器和仪表
(一)测温仪表
(二)测定相对湿度的仪表
(三)测风速仪表
(四)测风压的仪表
(五)调试仪表要求
11.1.2 系统调试实施单位
11.1.3 系统调试项目与检查要求
11.1.4 系统调试前后对承包单位的工作要求
(一)试运转、调试应具备的条件
(二)调试前的工作准备
(三)试运转和调试程序
(四)资料的整理及移交
11.2 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一)风机试运转
(二)水泵试运转
(三)冷却塔试运行
(四)制冷设备试运转
11.3 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11.3.1 基本规定
(一)试运转及调试条件
(二)试运转测试项目
(三)试运转质量控制内容
11.3.2 通风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一)试运转前的检查
(二)试运转过程中的检测项目
11.3.3 空调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
(一)制冷系统试运转及调试
(二)空调系统试运转及调试
11.4 系统调试检测要求
11.4.1 防排烟系统
(一)防排烟系统的风量测定
(二)防排烟系统试运行要求
11.4.2 净化空调系统
(一)风量或风速的测试
(二)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测试
(三)单向流洁净室截面平均速度及速度不均匀度的检测
(四)静压差的检测
11.4.3 控制和监测设备
(一)系统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二)空调自动调节系统控制线路检查
(三)调节器及检测仪表单体性能校验
(四)自动调节系统及检测仪表联动校验
12 竣工验收
12.1 竣工验收的概念及要求
12.1.1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概念
(一)竣工验收的依据
(二)竣工验收的标准
12.1.2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实施
(一)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自检
(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验收
(三)试车检验与工程交接
12.2 观感质量检查
12.3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12.3.1 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要求
12.3.2 竣工验收资料检查内容
13综合效能的测定与调整
13.1 通风与空调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要求
13.2 通风与空调工程综合效能试验项目
13.2.1 通风、除尘系统
(一)空气含尘浓度的测定
(二)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13.2.2 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
(一)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试与调整
(二)空调系统噪声测定与调整
(三)空调、洁净房间内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
(四)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13.3 净化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
13.3.1 洁净度的检测与调整
13.3.2 单向流洁净室平均风速及风速不均匀度的测定
13.3.3 空气洁净系统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我们将较重的物体挂在墙壁上,如空调、热水器等,通常用一种螺丝,这种螺丝叫膨胀螺丝,请调查一下膨胀螺
空调在运行停机有起起的声音是什么原因?
说明空调有原因需要及时维修。相反,很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您的空调的使用寿命。
空调外机制冷停下来时有很大声异响怎么回事?
异常声音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发动机最常见的异常声音的存在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状态。1、只有在空转或低速运转时才会有异常声音。声音的原因是:活塞与缸壁之间的差距太大,活塞销装配太紧或连杆轴承装配太紧,挺杆及其导孔之间的差距太大,阀凸轮轮廓磨损;有时,开始控制松散,使滑轮声音速度变化时(明显)。2、保持在一定速度下声音无序,急减速后有短声。2、曲轴断裂;活塞销衬套松动;凸轮轴轴向间隙过大或衬套松动。发动机快速加速时出现异响,发动机高速运行时仍有异响。发出响声的原因如下:连杆轴承松动、轴瓦烧坏或尺寸与转动不匹配;曲轴轴承松动或轴瓦烧坏能力;活塞销断;曲轴断。发动机上的许多异响与发动机的负荷有明显的关系。诊断时可用油缸卸荷的方法进行测试。通常用单缸或双缸灭火的方法,减轻一缸或两缸的负荷,识别异常声音与负荷的关系。1、有钢瓶断火,异常声响不或减小。发出响声的原因有:活塞敲缸;连杆轴承松动;活塞环泄漏;活塞销断裂。2、一个圆筒烧坏了,声音增大了,或者原来没有声音,但响了。发出响声的原因是:活塞销铜套松动;活塞裙锥度过大;活塞销脱落;连杆轴承盖固定螺栓松动或连杆轴瓦合金熔化清洗;飞轮固定螺栓松动。相邻两个气缸的异响减弱或消失。发出声音的原因是:曲轴轴承松动。
现役战斗轰炸机的型号和基本的介绍
膨胀螺丝膨胀螺栓,是使风管支、吊、托架固定在墙上、楼板上、柱上所用的一种特殊螺纹连接件。
工作原理膨胀螺丝之固定原理:膨胀螺丝之固定乃是利用挈形斜度来促使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达到固定效果。螺钉一头是螺纹,一头有椎度。外面包一铁皮,铁皮圆筒一半有若干切口,把它们一起噻进墙上打好的洞里,然后锁螺母,螺母把螺钉往外拉,将椎度拉入铁皮圆筒,铁皮圆筒被涨开,于是紧紧固定在墙上,一般用于防护栏、雨蓬、空调等在水泥、砖等材料上的紧固。但它的固定并不十分可靠,如果载荷有较大震动,可能发生松脱,因此不推荐用于安装吊扇等。
膨胀螺栓的原理是把膨胀螺栓打到地面或墙面上的孔中后,用扳手拧紧膨胀螺栓上的螺母,螺栓往外走,而外面的金属套却不动,于是,螺栓底下的大头就把金属套涨开,使其涨满整个孔,此时,膨胀螺栓就抽不出来了。
使用方法使用时,须先用冲击电钻(锤)在固定体上相应尺寸的孔,再把螺栓、胀管装入孔中,旋紧螺母即可使螺栓、胀管、安装件与固定体之间胀紧成为一体。
拧紧以后会膨胀的,螺栓尾部有一个大头,螺栓外面套一个比螺栓直径稍大的圆管子,尾部那部分有几道开口,当螺栓拧紧以后,大头的尾部就被带到开口的管子里面,把管子冲大,达到膨胀的目的,进而把螺栓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达到生根的目的。
排气用了双边单出设计,圆筒造型的尾喉很动感,是不是为了突出领克05的运动型?
轰-6轰炸机
轰-6轰炸机,原型为苏联的著名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该机用两台图曼夫涡轮喷气发动机,翼型后掠,1948年开始研制,直到1990年还有少量在苏军中服役。该机的各个改型在苏军中担任了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形成了一个用途广泛的型号系列。该机主要的缺陷是研制时间早,载荷、速度等指标较差,在苏军中主要作为大型作战飞机(如图-95、图-142)的补充。我国引进并仿制了图-16,至今该机仍是我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且在不断对其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同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特种平台,预计将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引进仿制
1957年,聂荣臻代表我国前往苏联谈判引进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图-16。据称当时苏联专家曾表示这种飞机已经不能满足军用作战任务的需要,尤其是战场生存能力太低,但是当时苏联也没有特别好的替代机种。1958年10月12日,周恩来总理就提前试制图-16轰炸机问题打电话给苏联部长会议赫鲁晓夫。随即派张连奎、王西萍、陆纲等赴苏联进行具体谈判。到了1959年,再次跟苏联谈判进口米格-21或更新型飞机和导航设备时,我方提出图-16飞机性能落后,希望苏联能提供更新型轰炸机和空空导弹,最终因中苏交恶而没有下文。1959年我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后一度终止,64年3月恢复研制。由于选择建设工厂的厂址有重大地质问题,造成了仿制工作上的重大经济损失。轰-6是当时中国试制的吨位最大的飞机,全机零件多,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及工作量大。在试制过程中,陆颂善组织技术力量,补齐了苏联未提供的强度计算等资料,编制了新工艺和关键技术资料,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应用了多项新技术。该机于1968年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中型轰炸机的历史,填补了航空工业的空白。1959年,聂荣臻与空军和三机部谈话,提到图-16很落后,不能作为作战飞机使用,目前的试制可以当作练兵,将来空军不用,还可以交给民航使用。第一架轰-6原型机于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1968年12月24日,生日前夕,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由于我国之后一直未能获得更好的替代机型,轰-6服役至今,并仍在继续改进生产之中。
此处插一句话,我军在引进图-16时候也引进了其改型图-124型运输机。我军共有两架图-124,最初作为仿制对象引进,但后来作为军用专机使用,执行一些低级别的人员运输任务。80年代后期退出现役。
结构特点
轰-6用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式结构。焦点线后掠角35°,翼弦平面下反角3°,安装角1°。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中外翼和左右外翼组成。机翼后缘全展长上装有内、外襟翼和副翼。襟翼为后退开缝式,最大偏转角35°,副翼上装有内气动轴向补偿和调整片。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结构,蜂腰流线形机身。机头有玻璃镶嵌的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驾驶舱下机腹部的凸起内装导航雷达。驾驶舱内两名飞行员均有独立的操纵系统,操纵系统分硬式操纵和混合式操纵。每位机组成员均有弹射座椅,弹射时一领(领航员)向下、二领向下、尾舱射击手向下、尾舱无线电通信员向下、副驾驶向上、机长向上。但是应指出由于该套弹射救生系统可靠性极其低下,救生几率几乎为零,特别是向下弹射的机组乘员根本没有生还的希望。因此通常机组会全力将发生事故的飞机飞回机场,或尝试迫降。机上配有两个充气救生艇。 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和尾橇组成。前起落架装有油液氮气缓冲支柱,双轮,有前轮转弯机构。主起落架也各有一个装有油液氮气的缓冲支柱,支柱头部各铰接有一个小车架,小车架上装有前后并列的4个机轮。在机身尾部还装有着陆阻力伞。仿制时还有一些小改进,如图-16的垂直尾翼翼尖为木质结构,对材质要求苛刻,结构复杂,工艺方法落后,生产效率低。结果在试制时从大量的木材中勉强做出了一件。最后决定用玻璃钢代替木材,经一年多时间设计制出了玻璃钢翼尖,强度、电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又如,轰-6天窗骨架零件由GC-4高强度钢制成,是一项结构复杂、协调关系多、成形难度大的关键零件,追踪用热成形工艺方法解决。 发动机舱位于机身两侧。发动机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仿制的涡喷-8发动机,单台海平面推力7650千克,最大推力9310千克,瞬间推力10300千克。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限制,涡喷-8发动机比原型的图曼夫发动机推力小3000多千克,但经过在气动外形上的努力,轰-6的速度比图-16基型还略有提高。涡喷-8的原型为苏联РД-3М发动机,最大推力93千牛(9500公斤),相当于涡喷6的3倍,全重3.1吨,最大直径1.4米。为生产这种庞然大物,必须匹配几百台精密、专用、大型设备和大型试车台。它的涡轮盘毛坯要万吨水压机锻制,每台发动机,其原材料需高温合金15吨,有色金属9.5吨以上。当时世界上仅美英苏才有能力生产这种大推力发动机。 仿制РД—3М发动机的中国型号命名为涡喷-8,由西安航空发动机厂研制。涡喷-8的原材料、锻铸件毛坯、成品附件共1193项,在1960年时一半需要进口,即使发动机制造出来,批生产的命运依然操纵在外国手中。从1960年开始,西安厂同航空材料所、上海交大等单位协作试验,历时6年,终于将决大部分进口原材料和附件实现了国产化。1961年,涡喷-8试车成功。接下来又是相同的延寿工程。涡喷-8刚研制出来,第一次翻修寿命仅300小时。西安厂集中科研试验力量攻关,7年之后,延长到500小时。19年大600小时。1983年,即出车成功22年之后,终于使大推力的涡喷-8延长到800小时,一台顶3台用了。从这个漫长的认识客观规律的征程中,中国设计、工艺、生产人员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一批高水平发动机专家培养出来了。 技术上,该发动机为8级轴流式,不可调节收敛型尾喷口,从压气机第5级和第7级后引出热空气对进口导叶、整流支板和整流罩进行加温;从第8级后引出热空气对机翼前缘加温。1967年1月8日,完成了300小时国家交付长期试车,1967年3月29日航定委批准交付部队使用,称Ⅰ批发动机。在Ⅰ批结构的基础上,又研制了800小时结构的涡喷-8发动机,12年7月到15年10月,分别进行了四次工艺长期试车考核。13年底在Ⅰ批结构的发动机上混装了可靠性较高的800小时结构涡轮转子,首翻期寿命为400小时,称为Ⅱ批发动机。经一年多的混装使用,15年开始,全部生产800小时结构的整机,称为Ⅲ批发动机。为了稳妥起见,初期Ⅲ批发动机的首翻期寿命暂定为500小时。79年根据外场使用情况,将首翻期寿命延为600小时;83年根据F23042机台架交付延寿试车的情况和外场使用实际情况,决定1982年以后生产的Ⅲ批发动机首翻期寿命为800小时。涡喷-8初期有可靠性、维修性方面的多个问题,如高温起动和高原起动困难,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叶尖排气边掉块,火焰筒筒体冷却孔裂纹多,涡轮第2级导向器叶片固定螺钉断裂频繁等。当时轰-6险些停飞,经努力使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到合理的水平。机上燃油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启动燃油系统。主系统又分左右两分系统,分别向两个发动机供油。燃油箱加注惰性气体,可抑制燃油爆炸,并设有紧急空中放油装置。机上设有主液压系统和刹车液压系统。主系统负责起落架收放、前轮转向,以及起落架舱、弹舱门的开启关闭。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电台、短波指挥台、超短波指挥台、机内通话器和应急救生电台。机上还安装了空调及除冰系统。 前后气密舱的空调用来自发动机压气机的压缩空气进行增压和加温。轰-6一直存在座舱温度过高的问题,夏季在地面停放时,座舱气温一般达50度以上,极端情况曾经达到70度。这种高温条件不仅加大了机组成员的负担,而且对大量精密的电子设备也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最终只能用地面空调车的方式进行“治标”处理。 为防止机翼前缘、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结冰,利用由发动机引出的热空气进行加温。垂尾和平尾前缘及飞行员、领航员前面的玻璃,用电阻丝加热装置进行加温。电源系统由发动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电池及变流器组成。
武器系统
轰-6的火控系统主要由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组成,包括多普勒雷达、轰炸雷达、光学轰炸瞄准仪、计算机、航向姿态系统、自动领航仪、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自动驾驶仪和速度传感器组成。1960年代,华北光学仪器厂研制出“六型”航空光学射击瞄准具,为机上自卫性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与轰-5、轰-6、水轰-5等飞机配套,能对航炮进行遥控和自动跟踪目标。1967年,华北光学仪器厂完成“I型”航空光学轰炸瞄准具的研制。该瞄准具与国产“轰六”机配套,可供轰炸机从任何方向对固定目标或活动目标进行水平飞行轰炸瞄准;还可与轰炸雷达交连,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使用。同年,该厂研制出“Ⅲ型”航空光学瞄准具,为第二代导航、轰炸系统配套的产品,具有适合低、中、高空的瞄准和轰炸兼顾的性能,解决了“Ⅰ型”瞄准具1000米以下不能轰炸的缺点。该瞄准具能与导航轰炸数字计算机交连,飞机在轰炸航路上做机动飞行,可避开敌人的防御火力;并能在高度200~l400米范围内和雷达轰炸瞄准具交连,实施夜间轰炸。其重大改进主要是把“Ⅰ型”的8大件改为只有头部、电子盒、高度组、交流机4大件,并用研制的功率大、体积小的步进机代替摩擦盘机构,提高了瞄准具的协调精度,减轻了重量。为在低空时能提前发现目标,产品中新增设了概略瞄准机构和快速导视机构。同时,对高度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产品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或在夜间能与雷达轰炸瞄准具交连,实施“交连”轰炸。“Ⅲ型”瞄准具用“追赶法”瞄准,其操作简单,精度高,瞄准时间短。机上装有共7门23毫米自卫机炮,机头一门,机身上、下、尾部炮塔各两门,由射击瞄准雷达或光学瞄准具控制。机上PX-1型炮塔(PX估计为“炮塔系统”的缩写,又分上、下、尾部三种不同结构的炮塔,尾炮塔名称为WPT-1)使用无消焰器的23-2机炮;机头前向机炮为23-2H机炮,带长消焰器。PX-1炮塔由114厂研制,13年未定型即开始装备使用,后于年针对各种问题经过改进后正式定型,至今约生产了近160套、近500座炮塔。年,原以PX-1为基础为轰-5研制的PX-2型炮塔,因轰-5早已停止生产,而轰-6的PX-1炮塔又与之相似,因此取消了研制。1981年,在轰-6机上加装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深受部队欢迎。为了提高轰-6的自卫生存能力,1980年,完成了轰-6机加装自卫干扰设备的改装。其武器包括核弹和早期用过的250-1、500-1型普通。之后250/500/1500/3000-2型高阻爆破等陆续装备轰-6使用。250/500/1500/3000-2系列是在苏联фAB-M54系列爆破基础上改进研制的,60年代中期服役,适于轰-6弹舱内挂,中高空投掷。另外强-5、歼-6、歼-7、歼-8等也可挂装使用。该系列有相同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只是外型尺寸、装药等略有差异。全弹由圆柱型弹体、双圆筒试尾翼装置、头部/尾部传爆管、双弹耳和相应装填系数的TNT装药等组成。弹体由弹头、弹尾、尾锥体、弹道环组成。弹头由铸钢铸成,弹道环焊在弹头外部,专门用来改善下落进入跨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性。该系列的四型的技术指标如下:
250-2型: 全长1.5米,弹体直径0.325米,尾翼翼展0.41米,弹重236千克,装千克TNT
500-2型: 全长1.5米,弹体直径0.45米,尾翼翼展0.57米,弹重473千克,装200千克TNT
1500-2型:全长2.77米,弹体直径0.63米,尾翼翼展0.79米,弹重1448千克,装658千克TNT
3000-2型:全长3.3米,弹体直径0.82米,尾翼翼展0.41米,弹重2840千克,50千克TNT
高阻航空外形启动阻力大,不适合高速作战飞机,也不能用于低空、超低空轰炸。但其短而粗的外型,能充分利用轰-6舱的容积。且只需加装适当的减速装置及开伞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即可构成适用于高速低空/超低空轰炸的减速,从而扩大高阻航空的使用范围。 更先进的250/500/1000-3型低阻爆破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适用于高速飞机投掷,轰-6并未装备。
核弹载机
轰-6原型机研制成功后,西飞进一步研制了轰-6的第一个正式型号轰-6甲。在此之前,西安飞机制造厂于1963年接收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59年用苏联散件组装的一架轰-6(因此,实际上这是一架我国组装的图-16),改装为核航弹运载试验机,代号21-511任务,1964年改装完毕。1965年5月14日,中国轰炸航空兵某师李源一机组驾驶这架图-16(50671)飞机,首次空投爆炸成功,李源一机组为此立集体一等功,第一飞行员李源一和第一领航员于福海记个人一等功,其他4名同志记二等功。周总理、、陈毅、贺龙、聂荣臻等当时的党和国家***接见了副师长李源一和领航员于福海等人。这架飞机曾经在轰炸航空兵某师服役,退役后被送往空军航空某校做教学设备。 这架飞机上,改装增装了投放挂弹系统、加温保温系统、防护系统和临时性试验设备。到甲型正式投产装备,令解放军空军拥有了国产化的大型轰炸机,主要作为常规轰炸力量使用,并能使用我国研制的各种空投核武器。88年5月15日,轰-6甲才通过生产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投产。轰-6甲执行了我国第一次氢弹试爆。下图为我国的几种核武器展品。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34.800米
翼展:34.189米
机翼面积:167.55平方米
机翼平均气动力弦长:5.021米
机高:9.850米
主轮距:9.775米
最大平飞速度:1014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0.75马赫
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55000千克
正常载弹量:3000千克
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
自卫武器:7门航炮
实用升限:13100米
最大航程:60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1670米
着陆滑跑距离:1655米(不放减速伞) 1050米(放减速伞)
B2
B-2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主要任务是利用其优异的隐身性能,从高空或低空突破敌方的防空系统,对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该机的研制始于18年,是作为高空突防轰炸机研制的,1981年10月美国空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将研制合同授予诺斯罗普公司,1983年修改了使其成为一种可进行低空突防的隐身轰炸机,首架原型机1988年11月出厂,1989年7月开始试飞,1993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1995年完成了20000飞行小时的模拟耐久性试验。该机用了翼身融合的无尾飞翼构形,从机头至翼尖为成锐角、但上下是拱弧形的固定前缘,前缘为直线,机翼后缘成双W形,有四对综合了副翼、升降舵以及襟翼功能的操纵面,与飞机本身的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相配合完成飞行控制。飞机结构大量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以及蜂窝状雷达吸波结构(RAS)、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机体表面还涂有雷达吸波材料(RAM),S形进气道和V形尾喷管位于机体的上部,使其雷达和红外可探测性降到最低,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B-52飞机的1/1000。美国空军原定购133架B-2飞机,1991年被削减到76架,1982年至1991年,已有16架B-2的购费用拨出,1991年10月美国会冻结了B-2的进一步购,经空军的一再努力,国会批准购买20架B-2飞机,估计到1998年全部交付完毕。按现在的,B-2总费用为450亿美元,平均每架飞机费用为22.5亿美元。
动力装置 四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18-GE-110无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4.5千牛。成对地装在武器舱的外侧与机翼结构之间,氯氟硫酸被喷混在尾气中,以消除发动机的目视尾迹。
主要机载设备 休斯公司的AN/APQ-181低可截获性J波段攻击雷达(具有地形跟随和回避等21种使用模态),带GPS功能的瞄准系统,TCN-250塔康系统,VIR-130A自动着陆系统,AN/APR-50雷达告警接收机以及ZSR-63防御设备等。
武器 两个武器舱可装波音公司的旋转导弹发射架,总共可带16枚M-129先进巡航导弹或16枚B61/B83核、80枚227千克的Mk82、16枚联合直接攻击武器、16枚908千克的Mk84、36枚M117、36枚CBU-87/89//98集束等。
尺寸数据 翼展52.43米,机长21.03米,机高5.18米,机翼后掠角33° 。
重量及载荷 空重45360~499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18144千克,最大机内燃油量81650~9072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5263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70550千克。
性能数据 进场速度25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5240千米,航程(空中加油一次)大于18520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83,武器重16919千克),(高-高-高)11667千米,(高-低-高)8149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61,武器重10886千克,起飞重量162386千克),(高-高-高)12223千米,(高-低-高)8334千米。
图-160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海盗旗”(B1ackjack),1987年开始交付空军试用。图-160的研制是用招标的方式进行的,参与招标的有图波列夫设计局、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提出的方案是在图-144超音速旅客机的基础上发展的;米亚西舍夫设计局提出的设计称为M-18方案;苏霍伊设计局提出的方案是在T-4飞机基础上的改进设计。当时空军认为M-18设计方案是比较好的,但是考虑到图波列夫设计局具有大型轰炸机的设计经验和生产能力,所以最后决定还让图波列夫设计局在M-18方案的基础上研制图-160战略轰炸机,批量生产厂家为喀山飞机制造厂。原型机于1981年12月19日首飞,1987年5月开始进入部队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图-160是一种多用途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不仅能以亚音速、低空突防进行攻击,而且可以在高空、超音速(M数大于1)的情况下作战。携带巡航导弹和近距攻击导弹时,能够对预先确定坐标的目标进行核打击,在今后装备了高精度常规精确制导后可以攻击机动目标或战术目标。
武器装备:图-160没有装备机炮,弹舱内可载自由落体武器、短距攻击导弹或巡航导弹等,两个12.80米长的武器舱,前舱的旋转发射架可带6枚Kh-55MS巡航导弹,后舱的两个旋转发射架可带24枚Kh-15P短距攻击导弹。
尺寸数据:机长54.10米,机高13.10米,翼展(后掠角65°)35.60米,(后掠角20°)55.70米,机翼面积(后掠角20°)360.00平方米。
重量数据:空重118,000千克,最大燃油量160,0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40,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67,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75,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155,00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2,200米)M2.05,巡航速度(高度13,700)M0.9,海平面最大爬升率67米/秒,实用升限15,000米,起飞滑跑距离2200米,着陆滑跑距离(最大着陆重量)1600米,最大航程(无空中加油)12300千米,限制过载+2.0g
大哥他要的轰炸机,你给他说战斗机干嘛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暖通空调工程师考试大纲内容?
可以说是的。领克05的外观设计语言很丰富,整体看起来很个性时尚,我们知道领克虽然定位是自主豪华品牌,但是它的旗下车型外观都很偏运动。领克05作为一款轿跑SUV则更运动,领克05的前脸用了家族化的设计语言,引擎盖上有两组灯组设计,进气格栅的两侧也各有一个灯组的设计,进气格栅上的灯组和进气格栅都用了内凹式的设计。领克05车型的前脸底部用了很运动化的包围,整个前脸个性十足。
虽然这个欧洲的街头看上去色彩斑斓,但是街上最靓、最醒目的无疑是这台领克05。它的侧面看上去非常动感,用了轿跑设计语言,C柱前倾,用了一个溜背造型,形成一个动感的圆弧车顶。车侧面的线条装饰也很有立体感,门板上用了一个类似于凹槽的造型,凹槽的最前侧是一个运动装饰,增强了性能感。车的轮毂用了动态式的造型,并用了彩色的风格的涂装,看上去很有跨界感。
车的尾部有一个很明显的鸭尾造型,尾灯用了很齐整的LED发光组件,并用了黑色的底色,尾灯之间的车漆也用了黑色,形成了很跨界的风格。车底部的包围也够运动,排气用了双边单出设计,圆筒造型的尾喉很动感。
领克05的内饰看上去比领克其它的车型要高级一些,它的中控大屏用了超大的尺寸,空调出风口用了贯穿式的设计,很有运动效果。领克05用了全液晶的仪表盘,方向盘的风格很饱满,地台看上去很壮实,内饰整体很时尚。领克05的申报信息前段时间也曝光了,它的长宽高分别为4592/1879/1628mm,轴距为2734mm,定位紧凑型SUV。动力方面,领克05搭载的是1.5T三缸和2.0T四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80马力和188马力,它可能会在明年的北京车展正式亮相。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执业资格考试
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2. 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3. 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
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级数
5. 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阶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6. 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与概率 古典概型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归分析
7. 向量分析
8. 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1. 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 千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熵
2.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3.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迈克尔干涉仪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 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液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 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概念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子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常数 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 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 周期 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4. 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概念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熵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6. 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 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酯类 工程塑料(ABS) 橡胶 尼龙
四、理论力学
1. 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主矢 土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 重心
2. 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1. 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虎克定律和位移计算应变能计算
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应力互等定理
3.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切(剪)应力及强度条件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4. 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主惯性矩
5. 梁的内力方程 切(剪)力图和弯矩图 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叠力口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6.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7. 斜弯曲 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8.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1.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2.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3. 流体动力学基础
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4.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一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6. 明渠恒定均匀流
7. 渗流定律井和集水廊道
8.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9. 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七、计算机应用基础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硬件的组成及功能 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数制转换;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知识、系统启动 有关目录、文件、磁盘及其它操作 网络功能 注: 以Windows98为基础
2.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 数据 变量 数组 指针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的语句 转移语句 条件语句 选择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 子程序(或称过程) 顺序文件 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情况,暂用FORTRAN语言
八、电工电子技术
1. 电场与磁场
库仑定律 高斯定理 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2. 直流电路
电路基本元件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 戴维南定理
3.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复阻抗 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 功率及功率因数 串联与并联谐振 安全用电常识
4.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 三要素分析法
5. 变压器与电动机
变压器的电压、 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常用继电一接触器控制电路
6. 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7. 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
8. 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 加、减和积分运算电路
9. 门电路和触发器
基本门电路 RS、D、JK触发器
九、工程经济
1.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现金流量 投资 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 经营成本 销售收入 利润 工程项目投资涉及的主要税种 资金等值计算的常用公式及应用 复利系数表的用法
2. 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和参数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净年值 费用现值 费用年值 差额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基准折现率 备选方案的类型 寿命相等方案与寿命不等方案的比选
3. 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4.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目标与工作内容 赢利能力分析 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 资金成本 债务偿还的i要方式 基础财务报表 全投资经济效果与自有资金经济效果 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与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财务效果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财务 评价的特点(相对新建项目)
5.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概念、内容与实施步骤 功能分析
十、热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1. 基本概念
热力学系统 状态 平衡 状态参数 状态公理 状态方程 热力参数及坐标图 功和热量 热力过程 热力循环 单位制
2. 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内能 焓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开口系统和闭口系统的表达式 储存能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4. 气体性质
理想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 实际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 压缩因子 临界参数 对比态及其定律 理想气体比热 混合气体的性质
5. 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定压 定容 定温和绝热过程 多变过程气体压缩轴功 余隙 多极压缩和中间冷却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熵 孤立系统 熵增原理
7. 水蒸汽和湿空气
蒸发 冷凝 沸腾 汽化 定压发生过程 水蒸气图表 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 湿空气性质 湿空气焓湿图 湿空气基本热力过程
8.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喷管和扩压管 流动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方程 流速 音速 流量 临界状态 绝热节流
9. 动力循环
朗肯循环 回热和再热循环 热电循环 内燃机循环
10. 致冷循环
空气压缩致冷循环 蒸汽压缩致冷循环 吸收式致冷循环 热泵 气体的液化
11. 导热理论基础
导热基本概念 温度场 温度梯度 傅里叶定律 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 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12. 稳态导热
通过单平壁和复合平壁的导热 通过单圆筒壁和复合圆筒壁的导热 临界热绝缘直径 通过肋壁的导热 肋片效率 通过接触面的导热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
13. 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 诺模图 集总参数法 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
14. 导热问题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原理 问题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 节点方程建立节点方程式求解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 显式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 隐式差分格式
15. 对流换热分析
对流换热过程和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流动边界层 热边界层 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其求解 边界层换热积分方程组及其求解 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 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 相似原理 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16.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方程式
管内受迫流动换热 外掠圆管流动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与受迫对流并存的混合流动换热
17. 凝结与沸腾换热
凝结换热基本特性 膜状凝结换热及计算 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及增强换热的措施 沸腾换热 饱和沸腾过程曲线 大空间泡态沸腾换热及计算 泡态沸腾换热的增强
18.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辐射强度和辐射力 普朗克定律 斯蒂芬一波尔兹曼定律 兰贝特余弦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19. 辐射换热计算
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角系数的确定方法 角系数及空间热阻 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有效辐射 表面热阻 遮热板 气体辐射的特点 气体吸收定律 气体的发射率和吸收率 气体与外壳间的辐射换热 太阳辐射
20. 传热和换热器
通过肋壁的传热 复合换热时的传热计算 传热的削弱和增强平均温度差 效能一传热单元数 换热器计算
十一、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1. 流体动力学
流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稳定流动与非稳定流动 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式 实际流体的运动方程式 柏努利方程式及其使用条件
2. 相似原理和模型实验方法
物理现象相似的概念 相似三定理 方程和因次分析法 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层流与紊流现象 流动阻力分类 圆管中层流与紊流的速度分布 层流和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 减少局部阻力的措施
4. 管道计算
简单管路的计算 串联管路的计算 并联管路的计算
5. 特定流动分析
势函数和流函数概念 简单流动分析 圆柱形测速管原理 旋转气流性质 紊流射流的一般特性 特殊射流
6. 气体射流压力波传播和音速概念
可压缩流体一元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渐缩喷 管与拉伐尔管的特点 实际喷管的性能
7. 泵与风机与网络系统的匹配
泵与风机的运行曲线 网络系统中泵与风机的工作点 离心式泵或风 机的工况调节 离心式泵或风机的选择 气蚀 安装要求
十二、自动控制
1.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控制工程”基本含义 信息的传递 反馈及反馈控制 开环及闭环 控制系统构成 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特性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拟定与求解 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 传递函数及其方块图
3. 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基本调节规律及实现方法 控制系统一阶瞬态响应 二阶瞬态响应频率特性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表示方法 调节器的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二阶系统的设计方法
4.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对象的调节性能
稳定性基本概念 稳定性与特征方程根的关系 代数稳定判据对象的调节性能指标
5. 掌握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误差及稳态误差 系统类型及误差度 静态误差系数
6.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和校正
校正的概念 串联校正装置的形式及其特性 继电器调节系统(非线性系统)及校正:位式恒速调节系统、带校正装置的双位调节系统、带校正装置的位式恒速调节系统
十三、热工测试技术
1. 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测量 精度 误差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等精度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 测量范围 测量精度 稳定性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传感器传输通道 变换器
2. 温度的测量
热力学温标 国际实用温标 摄氏温标 华氏温标 热电材料 热电效应膨胀效应测温原理及其应用 热电回路性质及理论 热电偶结构及使用方法 热电阻测温原理及常用材料、常用组件的使用方法 单色辐射温度计 全色辐射温度计 比色辐射温度计 电动温度变送器 气动温度变送器 测温布置技术
3. 湿度的测量
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原理 干湿球电学测量和信号传送传感 光电式露点仪 露点湿度计 氯化锂电阻湿度计 氯化锂露点湿度计 陶瓷电阻电容湿度计 毛发丝膜湿度计 测湿布置技术
4. 压力的测量
液柱式压力计 活塞式压力计 弹簧管式压力计 膜式压力计波纹 管式压力计 压电式压力计 电阻应变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 电感传感器 霍尔应变传感器 压力仪表的选用和安装
5. 流速的测量
流速测量原理 机械风速仪的测量及结构 热线风速仪的测量原理及结构 L型动压管 圆柱型三孔测速仪 三管型测速仪 流速测量布置技术
6. 流量的测量
节流法测流量原理 测量范围 节流装置类型及其使用方法 容积法测流量 其它流量计 流量测量的布置技术
7. 液位的测量
直读式测液位 压力法测液位 浮力法测液位 电容法测液位超声波法测液位 液位测量的布置及误差消除方法
8. 热流量的测量
热流计的分类及使用 热流计的布置及使用
9. 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函数的分布规律 直接测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误差、有效数字和测量结果表达 间接测量最优值、标准误差、误差传播理论、微小误差原则、误差分配 组合测量原理 最小二乘法原理 组合测量的误差 经验公式法 相关系数 回归分析 显著性检验及分析 过失误差处理 系统误差处理方法及消除方法 误差的合成定律
十四、机械基础
1. 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和程序 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 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2. 运动副及其分类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存在曲柄的条件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4. 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5. 螺纹的主要参数和常用类型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螺纹联接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普通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和选择计算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
7.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尺寸 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轮齿的失效 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齿轮的结构 蜗杆传动的啮合特点和受力分析 蜗杆和蜗轮的材料
8. 轮系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
9. 轴的分类、结构和材料 轴的计算 轴毂联接的类型
10. 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 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十五、职业法规
1. 我国有关基本建设、建筑、房地产、城市规划、环保、安全及节能等方面的法律与法规
2. 工程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3. 我国有关动力设备及安全方面的标准与规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